博客分享
我要分享
menu
未登录
home
博客推荐
view_week
技术周刊
label
开源项目
construction
开发者工具
send
我要分享
api
开放API
rss_feed
RSS 订阅
货拉拉安全治理中台化的落地之路
货运行业的安全运输是保障货物完整、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石。因为事故一旦发生,将对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及时发现运输中的安全问题并对司机和用户进行有效干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为什么我的 TLS 1.3 多了一个 RTT
在正文开始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 TLS 1.3 与 TLS 1.2 有哪些主要差异:
KoinBoot:解决 Koin 实际使用中的痛点
在公司的项目中,我们经常面临一个问题: 每个新项目启动时,都需要重新搭建一套相似的基础设施,比如网络、日志、缓存等。由于不同项目选择的技术方案各不相同,导致后续的运维和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携程“AI测试员”已上岗:每秒生成一个高质量测试用例
传统测试用例编写依赖人工,存在效率低、覆盖差、一致性弱等痛点。本文揭秘如何用AI技术实现从需求文档到测试用例的一键自动生成,详解智能解析、提示词工程与端到端的架构设计,并展示实际落地效果:采纳率89.3%,用例设计时间最大减少70%。想了解AI如何颠覆测试流程?一起走进智能测试新纪元!
Harmony 动态路由框架:TheRouter
TheRouter 是一个用于移动端APP,包括 Android、iOS、Harmony 三端的模块化、组件化开发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框架。提供了三端高一致性,对移动端开发者更友好,让开发人员更适应,使用起来也更顺手。在鸿蒙上, TheRouter 基于HMRouter做了深度定制,不仅支持平台化应用实现组件化、跨模块调用、动态化等功能的集成等功能基础上,还提供了编译时安全检查、支持动态路由下发与修改、路由 Path 一对多等高度动态能力。
vue3路由基础
最近看了篇Vue3路由基础的文章,总结下核心点。Vue3用的是Vue Router 4,先得npm装一下。 核心就是创建路由实例,用createRouter和createWebHistory,然后定义routes数组,每个路由对应path和component。 页面里用跳转,显示组件。动态路由参数用:id定义,取参用useRoute()。 编程式导航可以用useRouter()的push方法。这些基础操作搞明白,普通路由场景就够用了。
AI 测试「三连击」实战全拆解
天天对着屏幕写用例、啃代码、拼参数的测试人,是时候换种姿势了!
重塑覆盖率平台:货拉拉如何用实时数据流驱动测试智能化
质量部门在日常测试中,一直依赖覆盖率数据衡量测试效果。然而,过去的覆盖率系统存在不少问题:
GraphRAG 快速入门
在我们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曾简单介绍过 RAGFlow 的一个高级特性 —— 提取知识图谱。通过运用 GraphRAG 和 LightRAG 技术,RAGFlow 可以从实体、关系的提取到子图的构建和合并,再到实体消歧和社区报告的生成,形成完整的知识图谱。因此,这种方法在处理涉及复杂关系与多个实体的文档时,尤其是在多跳问答场景中,表现得尤为卓越。
开放式分析引擎
目前,该实验分析引擎作为核心方法库,已经面向美团内部开放,方便实验者和数据科学家的按需取用以及灵活探索需求。同时可避免重复开发相同解决方案的工作浪费,促进跨团队的知识共享和能力提升,推动整体实验能力的提升。
适配 16KB 页面大小:提升应用性能并为用户提供更流畅的应用体验
兄弟,你给的这篇文章内容好像有点问题啊。标题写着《适配 16KB 页面大小:提升应用性能并为用户提供更流畅的应用体验》,但正文全是微信环境异常的提示,什么“完成验证后继续访问”“小程序赞”“在看”之类的,根本瞅不见正经内容。这样我没法帮你总结摘要啊,估计是复制的时候出岔子了?要不你检查下内容是不是漏了,或者重新发下正文?等你弄好我再帮你扒拉扒拉~
鸿蒙ArkWeb加载优化方案详解
一般来说ArkWeb作为鸿蒙的Web容器,性能是够用的。但是针对网页的前置处理条件较多,例如涉及到DNS,大量的资源下载,网页和动画渲染等。作为重度依赖资源链的容器,当某个资源还没ok,就会很容易出现白屏,卡端,长时间loading这些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深入浅出Android的Context机制
兄弟们,刚瞅了眼你发的《深入浅出Android的Context机制》,内容咋全是微信验证、点赞那些玩意儿?正文好像没显示出来啊。不过Context这东西咱老安卓开发肯定熟,简单说就是个“万能管家”——访问资源、启动Activity/Fragment、调系统服务(比如LayoutInflater、NotificationManager)都得靠它。最容易踩坑的就是Context的生命周期:Application Context全局单例,跟着应用走;Activity Context跟页面生命周期绑定,用完就没。要是拿Activity Context搞个静态单例,页面关了还被占着,内存泄漏妥妥的...
深入 ART Dex 加载流程,玩转 Android 通用脱壳点
这篇文章我瞅着是讲Android底层的,主要扒了ART虚拟机加载Dex的整个流程,从Dex文件解析到内存映射、类加载这些关键步骤都拆得挺细。重点是结合脱壳场景,分析了加载过程里哪些节点能当通用脱壳点——比如某个钩子函数的调用时机、内存中Dex原始数据的暴露时刻。对咱们这种搞Android逆向或底层开发的来说,理清ART Dex加载逻辑,找脱壳点就有章法了,实操性挺强,值得细品。
万字长文解码如何玩转Prompt(附实践应用)
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与大型语言模型高效“对话”已成为释放其潜力的关键。本文深入探讨了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这一新兴领域,系统解析了从基础概念到高级技巧的完整知识体系,并结合“淘宝XX业务数科Agent”和科研论文深度学习两大实战案例,揭示了高质量提示词如何将AI从“工具”升级为“智能协作者”。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实践者,都能从中掌握让AI真正为你所用的核心方法论。
美团智能头盔研发实践系列02:软件功能篇
美团智能头盔作为专为外卖骑手打造的智能安全装备,具备蓝牙通话、戴盔识别、智能语音助手、碰撞摔倒监控等功能,核心软件功能围绕如何通过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相结合的方式有效保护骑手。 本期分享主要介绍智能头盔骑行通话质量、智能语音助手、碰撞摔倒监控三项软件能力。其中“骑行通话质量和智能语音助手”降低骑手操作手机导致的“分心”,帮助骑手“防患于未然”。“碰撞摔倒监控”最大限度的保护骑手、快速的感知事故和触发救治。
哔哩哔哩Android视频编辑页的架构升级
在数字内容井喷的时代,移动端已成为视频创作的重要阵地,而视频编辑页作为创作工具的核心场景,不仅为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表达手段和创意平台,更是提升视频制作的效率。通过直观的操作界面和丰富的功能集成,用户可以轻松地将素材、音频、特效及文字等进行融合,创造出独具风格、彰显个性的作品。
Jetpack Compose 1.8 新增了 12 个新特性
迄今为止最大的Compose更新带来了原生自动填充, 智能动画以及让构建Android用户界面如同魔法般轻松的功能
解密 Cursor:一位深度用户的原理探析与实验验证
Cursor 是近来大火的 coding agent 工具,凭借其深度集成的智能代码生成、上下文感知和对话式编程体验,极大地提升了开发效率,成为众多工程师日常开发的得力帮手。作为 Cursor 的付费用户,我已将其作为主力编码工具,每天在实际项目中频繁使用。只有真正深入使用,才能切身感受到它所带来的编程体验的神奇之处。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对其背后的技术实现产生了浓厚兴趣,本文试图通过一系列实验,深入分析 Cursor 在后台与大模型之间的通信机制,探寻 Cursor 智能能力背后的底层思想与设计原理。
Flutter 3.35 发布,快来看看有什么更新吧
兄弟,你发的这篇Flutter 3.35更新的文章内容好像有点小状况啊——页面显示“环境异常”,得先验证才能看具体内容。我这刷了半天,也没瞅见更新了啥新特性、优化了哪些性能。要不你先去把验证搞定,把正经的更新内容放出来?等内容齐了,我再帮你扒拉扒拉这版3.35到底香不香~
半年研发、1 周上线,1 秒 200 行代码爆发
如今,AI 编程工具正在重塑软件开发,其核心目标直指“开发民主化”。它们不再仅仅是补全代码片段的助手,而是能理解自然语言需求、生成可运行代码框架、甚至参与系统设计的“协作者”。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外发布相关产品,美团便是其中之一。
2025 年 AI 的落地程度远比我们想象的广
这两天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的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热度相当高,上到央媒下到朋友圈不断看到,甚至总理李强、双奖(诺贝尔/图灵)得主辛顿都在开幕式出现,影响力爆表。 周末去逛了一天,AI 的落地场景之多令人咋舌,看完以后我给之前的好几个点子都划上了删除线。还是得多出来看看大厂/新秀公司都在做什么,避免做类似的事情。 这篇文章按照类别记录一下印象比较深刻的产品。
2025 Google 开发者大会 客户端要点速览
刚刷完2025 Google开发者大会的客户端内容,给咱3年+的老哥们捋捋重点。 Android 15是重头戏:后台任务管理收紧了,得注意`WorkManager`新的电量阈值限制,不然应用可能被系统强杀;UI渲染加了硬件加速新接口,复杂列表滑动能再提10-15帧,对电商、社交类应用挺香。 开发工具方面,Android Studio Hedgehog直接集成了AI代码诊断,写`Compose`时会自动提示重组优化点,试了下比之前手动查省事儿多了。Flutter 4.0也放了大招,原生代码互调延迟降了40%,混编项目终于不用再纠结性能损耗了。 哦对了,跨平台布局`Jetpack Multi...
2025 Google 开发者大会主旨演讲精华汇总
兄弟们,刚点开这篇《2025 Google 开发者大会主旨演讲精华汇总》,结果微信提示“环境异常”,得验证才能看… 估计是链接被拦截了?暂时没法扒拉具体内容,等能进去了再瞅瞅。不过按往年套路,大概率是AI开发工具更新、云原生新特性、Android/iOS跨端方案这些硬货,可能还有TensorFlow或Flutter的新版本?回头内容正常了再补个详细的,现在只能说——等我验证完再给你们同步干货!
解锁多模态大模型 InternVL2-2B:训练、微调与部署实战全攻略
多模态大语言模型(Multimodal Large Language Model)是指能够处理和融合多种不同类型数据(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的大型人工智能模型。此类模型通常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理解和生成多种模态的数据,从而在各种复杂的应用场景中表现出强大的能力。
小白都能看懂的RAG分块实战
在构建RAG(检索增强生成)系统时,文本分块质量直接影响知识检索精度与LLM输出效果。本文将深入解析五种分块策略的工程实现与优化方案。文中还会放一些技术文档,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RAG中常见的技术点。
TheRouter 1.3.0 版本发布,业界领先移动端全平台路由框架
TheRouter 是由货拉拉技术开源的,可同时用于 Android/iOS/HarmonyOS 模块化开发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框架。Android 支持 KSP、支持 AGP8,iOS 支持 OC/Swift,不仅能对常规的模块依赖解耦、页面跳转,同时提供了模块化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例如:完美解决了模块化开发后由于组件内无法获取 Application 生命周期与业务流程,造成每次初始化与关联依赖调用都需要跨模块修改代码的问题,是目前业界最领先的移动端路由框架。
让AI读懂代码需求:大模型微调训练实践及端侧运行部署
高德终端技术团队进行开源项目仓库代码升级期间,由于主版本跨度大,代码量更新变化也很大,过往在低版本上的经验知识不足以支持升级,如果依赖个人读懂整体仓库代码耗时过长。为研发提效,使用了阿里内部代码平台工具,发现暂不能满足一些定制化的知识问答,同时使用上也存在一些限制,外部类似deepwiki工具又存在代码安全问题,因此,基于code RAG和code Agent技术开发了研发提效工具,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对仓库代码的定制理解,查询和修改需求。
Taro on HarmonyOS 技术架构深度解析
从最初仅支持面向编译时的小程序端解决方案,到如今拥有支持多种前端框架和 UI 库的强大能力;从单一的构建工具,到通过开放生态为开发者提供 Webpack、Vite、ESBuild 等丰富的工具选择,让团队能够定制专属的研发流程;从专注小程序开发,到覆盖各大小程序平台以及 Web、iOS、Android、HarmonyOS 等移动端场景——Taro 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社区的力量。
B站是如何实现原声视频翻译的
最近,我们上线了一个新能力:支持将部分中文视频翻译为外语的原声风格配音。也就是说,观众现在可以听到“这个人用另一种语言在说话”,但他的声音、语气、节奏,甚至个性表达都和原片几乎一致,不再是那种传统配音里千篇一律的“代言人声线”,而是像本人亲自讲外语一样自然。这背后,其实是一整套跨模态、多语言协同生成系统的能力升级。
播放器音频后处理实践
在现代播放器架构中,音频后处理已不仅是锦上添花的功能,而是构建差异化听觉体验的关键组件。尤其在多样化的播放场景(手机外放、耳机、电视音响等)下,通过定制化的音效增强手段,有效提升听感表现已成为基础能力之一。
AI在实际生成环境中的提效实践
随着AI时代的到来,各类AI工具层出不穷,业界都在探索一套完整的AI加成的提效方案,我们团队基于自身特色,利用起团队沉淀好的历史知识库,落地了一套深度结合AI的工作流,用AI武装研发团队,实现研发效率的提升。
OpenAI 首个开源模型已上线
今日,亚马逊云科技首次上线 OpenAI 开放权重模型,向数百万亚马逊云科技客户开放。客户现可通过 Amazon Bedrock 和 Amazon SageMaker AI 使用 OpenAI 开放权重模型,实现将先进的开放权重模型与全球最广泛云服务的深度集成。
一文看尽世界机器人大会
世界机器人大会已经走过10年,回看以前的新闻和产品,此刻站在场馆里大概只有一个感慨:机器人发展太迅速了!
GPT-5,重磅来袭!
北京时间8月8日凌晨1时,OpenAI举行了长达1个多小时的线上发布会,正式推出了GPT-5。与此前的模型更新直播时间短且主要由研发人员发布相比,GPT-5的发布明显规格更高,不仅发布时间长、细节多,而且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也现身发布会现场。
使用 RAGFlow 搭建一套 AI 客服知识库
RAGFlow 是一款 开源的 RAG(检索增强生成)引擎,专注于通过深度文档理解技术,帮助企业及个人高效处理复杂格式的非结构化数据(如合同、报表、论文等),并生成带精准引用的可信回答。 上面是 deepseek 给的介绍,再说说我的理解:他就是一个用于检索已有数据,提取关键内容后,整合输出的工具引擎。通俗一点来讲,就是一个比较小范围的AI搜索引擎。 本文重心主要介绍使用 RAGFlow 解决实际问题上,下载/安装/部署等前置条件相关,请查看这篇文章:https://kymjs.com/code/2025/07/30/01/
终于搞定了,本地部署 RAGFlow
你们都知道,我去年这时候买了个 NAS,后来一直想把这个搞成个服务器来用,期间做了本地的 maven,自己博客的对象存储,Android 各个版本 SDK 的镜像,gradle 镜像等等。 但其实我的 NAS 配置还挺高的,CPU 和内存现在都还有大量的空闲,一直在想办法把他的性能榨干。 体验了一下 Coze 的开源版本,相比商业版差太多了,准备放弃的时候刚好发现 RAGFlow 不需要 GPU 也可以跑,还只支持 x86,这不就是给我 NAS 空闲资源准备的吗。
Kotlin 异常处理新姿势:runCatching 对比 try-catch
最近写Kotlin代码,处理异常时发现个新姿势——runCatching,比老用try-catch顺手多了,跟大家唠唠。 平时用try-catch,总得写try块包逻辑,再catch块抓异常,成功失败处理得分开写,代码看着有点碎。runCatching就不一样,它是个扩展函数,直接把要执行的代码包起来,返回个Result对象。之后直接链式调onSuccess拿成功结果,onFailure处理异常,或者用getOrNull、getOrDefault直接取结果,不用嵌套catch块,代码一下清爽不少。 不过也不是说try-catch就淘汰了,要是逻辑复杂,或者得捕获特定异常(比如IOE和NP...
iOS / iPadOS 26 Public Beta 公测版来了:升降级指南 & 注意事项
iOS/iPadOS 26公测版来了啊,兄弟们注意!别拿主力机折腾,测试版坑多,兼容性没保障。能升级的机型:iPhone 13及之后,iPad Pro 11英寸(2018后)、Apple Watch S6后、HomePod mini(2020后)这些。 升级前必做:备份!微信聊天记录这种第三方数据得手动备,推荐有线连电脑用iTunes/访达本地备份,勾加密备份(账户密码、健康数据都在里面),备份完右键归档,别被新备份顶掉。 升级流程:先注册Apple Beta计划,然后去设置-通用-软件更新里找beta更新。 后悔想降级?进恢复模式:没Home键的按两下音量键再长按电源键;有Home键的...
SurfaceFlinger的硬件Vsync深入分析-android framework车机手机系统开发
最近啃了篇SurfaceFlinger硬件Vsync的深度文,咱做Android Framework开发的,尤其车机手机这块,这玩意儿真是绕不开。简单说,硬件Vsync就是显示芯片/驱动给的垂直同步信号,比软件模拟的稳多了——SurfaceFlinger靠它对齐渲染和屏幕刷新,卡顿、掉帧少一半。文章里还对比了车机和手机的差异:车机屏幕大、多屏联动,对Vsync精度要求更高,有时候还得处理多显示设备的同步坑;手机则更关注低延迟,尤其高刷场景。对咱开发者来说,搞懂硬件Vsync的触发链路(从驱动到SurfaceFlinger的回调),调优UI性能、解决显示不同步问题,这篇真挺实用,推荐细品。
告别构建错误, iOS 开发架构难题全面解析, 避免 CPU 架构陷阱
如果你经常开发 iOS 中的第三方框架,那么你可能会遇到以下错误: “Could not find module *** for target 'x86_64-apple-ios-simulator'.” 或者: “building for iOS Simulator, but linking in dylib built for iOS, file, ‘…/Frameworks/xxx.framework/xxx’ for architecture arm64.”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 CPU 架构和 Xcode 构建设置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
任务调度器:从入门到放弃(四)
在引入b-l之后,问题其实变得更加复杂。很显然,同样的运行5ms,在100MHZ频率下运行5ms跟在200MHZ的频率下运行5ms。它们对于算力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最后的量化结果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同理,在小核上运行5ms跟在大核上运行5ms。需求跟量化结果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内存检测工具KASAN:精准定位内存越界的“幽灵”
在Linux 内核这片广袤而复杂的 “代码丛林” 中,内存管理无疑是最为关键且棘手的领域之一。内存越界错误,就像隐匿其中的 “幽灵”,神出鬼没,难以捉摸。它可能在系统运行的任何时刻悄然现身,一个不经意间,就可能引发系统崩溃、数据损坏等严重后果,令无数开发人员和运维工程师头疼不已。
抖音 renderD128 系统级疑难OOM分析与解决
抖音长期存在renderD128内存占用过多导致的虚拟内存OOM,且多次出现renderD128内存激增导致OOM指标严重劣化甚至发版熔断。因受限于闭源的GPU驱动、现场有效信息极少、线上线下的Native内存检测工具均未能检测到相关内存分配等原因,多个团队都进行过分析,但一直未能定位到问题根因,问题反馈到厂商也一直没有结论。
Simple Editor - 高效智能地设计动效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动效设计已成为用户体验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增强了用户粘性,还为业务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一个好的动效自然离不开专业且实用的动效设计工具,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款我们自研的动效编辑器,旨在为动效设计师以及相关业务合作的同学提供一个高效、便捷且功能强大的创作平台,让设计师可以高效智能地设计动效。
AI Review + AST 联展,构建智能测试防御新体系
你是否想过,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软件系统就像一个错综复杂的蜘蛛网?有时,哪怕只是改动了一行代码,或者调整了一个小小的配置,都可能像“蝴蝶效应”一样,在系统中引发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就像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在北美引发一场龙卷风。在软件世界里,A,通过复杂的系统依赖关系,也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小小的代码改动会引发大风险?传统的测试方法有哪些不足?我们又该如何利用AI构建一个智能的测试防御体系,让我们的系统更安全、更可靠?
Cursor + MCP:双剑合璧,解锁极致编程效率
近期,MCP在开发者社区中广受关注,成为业界热点。值得关注的是,Cursor编辑器在0.45.x版本中已正式加入了对MCP的支持。作为深度依赖Cursor的开发者们,理解MCP的核心概念及其应用场景,将有助于我们更高效地利用它来提升开发效率。
AI辅助神器Cursor助力开发效率翻倍
提到AI辅助开发,很多同学都吐槽过。 “AI写的代码都很垃圾啊,问AI问题很多时候就像对牛弹琴一样,答非所问”。 其实并不见得是AI无法胜任我们的开发需求,关键在于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就像学习IDE和Git工具一样。 那为什么很多同学使用AI的效果不好呢?通常有以下三个原因:
btrace 3.0 重磅新增 iOS 支持!免插桩原理大揭秘
btrace 是由字节跳动抖音基础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面向移动端的性能数据采集工具,它能够高效的助力移动端应用采集性能 Trace 数据,深入剖析代码的运行状况,进而辅助优化提升移动端应用的性能体验,提升业务价值。此次更新,我们重磅推出 btrace 3.0 版本,提出了业界首创的同步抓栈的 Trace 采集方案,实现了高性能的 Trace 采集。此外,新版本在支持 Android 系统的基础上,新增了对 iOS 系统的全面支持。
2025年智能编程最佳实践
025年,AI编程工具已经从简单的代码补全进化到了真正的编程伙伴。在这个变革的浪潮中,Cline作为VS Code的开源自主编程代理,配合强大的Claude API,正在重新定义开发者的工作方式。不同于传统的代码补全工具,这个组合能够理解复杂的业务逻辑,自主规划任务步骤,甚至能够操作浏览器进行端到端测试。
Android Runtime调试检测与反制手段
在Android Runtime(ART)中,调试检测与反制是保护应用安全的重要机制。随着移动应用安全威胁的不断增加,开发者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应用被调试、逆向工程或篡改。ART提供了多种调试检测机制,包括调试器存在检测、内存完整性检查、代码注入检测等。这些机制通过系统调用、内存监控和安全标志位等方式实现,能够有效识别和阻止未经授权的调试活动。
Swift 6.2 Java 互操作性实践
最近看了篇讲 Swift 6.2 和 Java 互操作的文章,重点讲怎么在 Swift 里调 Java 代码,还有 Java 调用 Swift 的新 API。用 JNI 桥接那套比以前简化不少,基本数据类型直接传,对象也能自动转换。踩了几个坑,比如线程安全要自己处理,还有泛型支持有点坑,不过用作者给的那个内存管理工具能绕过去。试了下 demo,把老 Java 库直接迁到 Swift 项目里跑通了,性能损耗比预想的小,对混合开发的老项目挺香的。
AI代理的上下文工程:构建Manus的经验教训
在我的NLP生涯的第一个十年里,我们没有这种选择的奢侈。在遥远的BERT时代(是的,已经过去七年了),模型必须先进行微调——和评估——才能迁移到新任务。这个过程通常每次迭代需要数周时间,尽管与今天的LLM相比,这些模型非常小。对于快速发展的应用,特别是在产品市场匹配(PMF)之前,这种缓慢的反馈循环是一个致命缺陷。这是我上一个创业公司的惨痛教训,当时我从头开始训练模型用于开放信息提取和语义搜索。然后GPT-3和Flan-T5出现了,我的内部模型一夜之间变得无关紧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相同的模型标志着上下文学习的开始——以及一条全新的前进道路。
OpenAI发布ChatGPT Agent,重新定义生产力边界
最近刷到OpenAI发了ChatGPT Agent,看完真觉得程序员的生产力工具要变天了。 简单说,这玩意儿不是以前那种“你问我答”的聊天机器人了,它能自己接任务、拆步骤、调用工具跑完闭环。比如你让它“爬个数据生成周报”,它会自己判断要调什么爬虫库、怎么处理格式,甚至发现接口权限不够时,主动提示你需要补充哪些token——全程不用你手把手教,像个能独立干活的小助理。 对咱们写代码的来说,最香的是它能深度对接开发场景:写脚本时自动查文档补依赖,调接口卡壳了帮你定位错误日志,甚至写完还能顺手生成单元测试。以前两天的活儿,现在丢给它拆解,自己盯进度就行,省出的时间够摸鱼改三个bug了(不是)。...
KotlinConf'25 语法前瞻:新错误类型系统 Rich Errors
刚看了KotlinConf'25那个Rich Errors新特性,感觉是真懂咱们天天跟异常/Result搏斗的痛啊! 以前写Kotlin,错误处理总有点拧巴:要么无脑抛异常(结果满屏try-catch,还不知道会抛啥),要么用Result包装(但里面Error类型太模糊,拿到手还得猜是IO错还是业务错)。这次新的Rich Errors直接给了套结构化方案——核心就是用密封类搞了个错误类型层级,比如NetworkError、ValidationError这种,每个错误还能塞详细信息(错误码、描述、堆栈上下文),类型清清楚楚。 最香的是它跟Result深度绑定了,以后可能直接写Result,...
以互联网视角出发:稳定币发展进行时
区块链技术是稳定币和RWA的底层架构。区块链作为Web3.0的底层架构,通过哈希链接的区块结构(每个区块包含前一区块哈希值)实现公开透明、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三大特性,并结合智能合约实现链上功能。稳定币与RWA离不开区块链底层架构的特性——稳定币以法币/国债等为锚定物,依托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1:1资产映射,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Web3.0的价值桥梁。
香港10秒稳定币结算,大陆企业跨境融资成本骤降90%
最近刷到个超酷的事儿!香港那边用稳定币搞跨境结算,居然10秒就能搞定!以前大陆企业搞跨境融资,又慢又贵,银行跑来跑去折腾半天,现在成本直接暴跌90%,简直离谱! 稳定币说白了就是挂钩法币的加密货币,再配上区块链技术,结算速度比传统银行快到飞起,中间那些乱七八糟的手续费、时间成本全砍了,难怪成本降这么猛。咱们计算机专业的一看就懂,这不就是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那些技术落地了嘛!以前总觉得区块链离我们很远,不是炒币就是概念,现在看来是真能解决企业痛点,让钱流得又快又便宜。 这波操作真的让我觉得,技术落地才是硬道理,以后搞开发得多关注这种实际应用场景,太有搞头了!
美团开源-基于单张照片实现多人互动演绎
如果给你一张图片,再给你一段语音,怎么能让它们完美融合在一起,让图片中人物自然说话和做动作,甚至多人之间还能互动起来呢?近日,美团视觉智能团队在GitHub上开源了一款产品MeiGen-MultiTalk,它就非常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IndexTTS2:用极致表现力颠覆听觉体验
在语音合成技术不断演进的背景下,早期版本的IndexTTS虽然在多场景应用中展现出良好的表现,但在情感表达的细腻度与时长控制的精准性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推动零样本语音合成在实际场景中的落地能力,B站语音团队对模型架构与训练策略进行了深度优化,推出了全新一代语音合成模型——IndexTTS2 。
iOS疑难崩溃治理
我们司机端App从iOS18系统开始出现了BackBoardServices库的方法触发exit调用,而exit执行之后,C++全局变量对象进行析构导致的崩溃。
分享几个有趣的定律
英国程序员 Dave Kerr 整理了一些软件开发行业的现象,比如你害怕某个地方出 bug 就真的会出 bug (墨菲定律)。这些现象其实不止存在于软件开发中,而且有些非常有趣,我挑了几个跟大家分享一下。
AI原生研究系列之AI Coding
又到一年高考季,因为这几年一直在研究大模型,有好几个家长朋友都来咨询,要不要给自己孩子报考计算机专业?接到这个问题,面对“周更”、甚至“日更”的大模型浪潮,着实难给出一个准确的回答,只能说:编程作为一种抽象和拆解问题的方法论依旧重要,但写代码这件事正被重新定义——自然语言正快速变成新的最高级的编程语言。
gson很好,但我劝你在Kotlin上使用kotlinx.serialization
哪怕是Google 在 2017 年的 Google I/O 开发者大会上宣布 Kotlin 成为 Android 官方开发语言后,Gson依然作为大部分Android项目的序列化框架使用 —— 即使语言从Java切换成了Kotlin,即使Gson是一款专为Java语言开发的序列化库。 作者:沈剑心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459298439811219496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使用 equatable() 避免 NavigationLink 预构建陷阱
NavigationLink 是 SwiftUI 开发者非常喜欢使用的一个组件,它巧妙地结合了 Button 和导航跳转逻辑,大大简化了代码实现。但在某些场景下不恰当地使用它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性能问题,使应用响应变得迟缓。本文将尝试分析这个问题的成因,并提供一个实用但略显神秘(无奈)的解决方案——使用 equatable() 修饰器来优化性能。
在Android应用中实战Repository模式
本文延续了这一思路,通过构建一个示例应用来展示 Android 开发的最佳实践,该应用通过 API 请求获取并显示 Git 仓库列表。我们的目标是将离线模式融入到项目中。实现这一目标最合适的方法是实现 Repository 模式。Repository 模式充当 Facade(如 GoF 设计模式中所述),在网络 API 和本地存储之间进行协调,确保高效的数据访问。
盘古之殇:大模型研发历程的心酸与黑暗
这些天发生关于质疑盘古大模型抄袭千问的事情闹的沸沸扬扬。作为一个盘古团队的成员,我最近夜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盘古的品牌受到如此大的影响,一方面,我自私的为我的职业发展担忧,也为自己过去的努力工作感到不值。
2025 Google 开发者大会开始报名
感谢您关注 2025 年 8 月 13 日至 14 日在上海举办的 Google 开发者大会。席位有限,请填写下方报名提交申请。如申请通过,我们通过您提供的联系方式发送确认函。
HarmonyOS 开发者技术生态现状洞察报告
鸿蒙系统即将走进其发展的第七个年头。在这个背景下,InfoQ 研究中心聚焦 HarmonyOS 开发生态,通过问卷调研与深度访谈,全面剖析开发者画像、开发动机与开发体验,以期助力业界深入理解鸿蒙开发者群体的特征及其对开发体验的评价。
如何设计一个低代码平台系统,可以运行十四年底层架构不大改?
这套低代码平台开发于2004年,与Oracle开始构建Apex是同一年,最早的用户包括深圳新一佳、李锦记无限极、上海家得利、马来西亚最大零售商Sunshine集团等中大型企业,鉴于年代比较久远,所以当时它能做到的,现在一定能够做到,它不能够做到的,现在很多也都能做到。
讲一讲这两年大模型这整个领域到底发展了哪些方面
本文深入探讨了自2023年GPT-4发布以来,大型语言模型(LLM)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其技术演进路径。
Android targetSdkVersion升级至35(Android15)相关问题
同学们,最近把targetSdkVersion升到35(Android 15)的话,几个坑得提前注意啊! 首先权限肯定变严了,比如后台位置、安装未知应用这些,可能得动态申请+manifest声明双管齐下,少一步直接崩。然后旧API别恋旧!Android 15肯定砍了一批,像老的网络工具类、Activity过时方法,编译时可能没事,跑起来直接抛异常,赶紧翻文档找替代方案。 行为变更也得盯,后台启动Activity估计更难了,偷偷弹窗的操作可能被系统拦截;数据存储沙箱化更狠,想读外部文件?老老实实走MediaStore或SAF,直接读路径大概率失败。 第三方库也别忘!图片加载、网络请求这些老...
AI:加速能力退化的元凶
最近刷到篇文章叫《AI:加速能力退化的元凶》,看完直呼“这不就是我吗”!咱们计算机专业的,天天抱着AI当“大腿”——写代码有Copilot自动补全,调试直接甩给ChatGPT找bug,连算法题都想先让AI给个“参考答案”。 文章说,这种依赖真的在悄悄偷走咱们的能力。以前啃LeetCode能磨一下午,现在看两眼没思路就丢给AI,结果基础算法越来越模糊,遇到AI没见过的复杂场景直接傻眼。还有写项目,AI生成的代码是快,但自己对逻辑的理解越来越浅,出了问题都不知道从哪下手查。最扎心的是,连独立思考都变懒了——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AI怎么说”,而不是“我该怎么分析”。 说白了AI是工具,但用太顺...
抖音renderD128系统级疑难OOM分析与解决
抖音长期存在renderD128内存占用过多导致的虚拟内存OOM,且多次出现renderD128内存激增导致OOM指标严重劣化甚至发版熔断。因受限于闭源的GPU驱动以及现场有效信息极少,多个团队都进行过分析,但一直未能定位到问题根因,问题反馈到厂商也一直没有结论。
我在Web3的第一次创业:从搭DEX团队到资金链断裂
不再只聚焦“讲清楚技术”,而是希望以 Builder 的视角,一方面复盘我过去做过的项目,另一方面记录自己接下来亲手尝试的新项目过程——不只讲“技术怎么写”,更讲“事情怎么做成,或者没做成”。
iOS 启动优化之自注册--attribute
Clang 提供了很多的编译器函数,它们可以完成不同的功能。其中一种就是 section() 函数,section()函数提供了二进制段的读写能力,它可以将一些编译期就可以确定的常量写入数据段。 在具体的实现中,主要分为编译期和运行时两个部分。在编译期,编译器会将标记了 attribute((section())) 的数据写到指定的数据段中,例如写一个{key(key 代表不同的启动阶段), pointer}对到数据段。到运行时,在合适的时间节点,在根据 key 读取出函数指针,完成函数的调用。*
【现代 Android APP 架构】06. 构建一个离线也可使用的 APP
尽管国内目前基站覆盖已经十分全面,但仍然存在着弱网/断网的场景,例如坐火车通过隧道、飞机航行中、电梯内部等,如果你的应用软件有预设在这些环境下仍然能正常运行的目标,那就应该围绕着离线可用进行设计。
极致优化Android平台APK的大小
本篇文章会以Android为例,从各个方面介绍UE包中的可裁剪部分的优化思路与实践,同时优化APK大小和Native库的运行时内存占用,其中的策略也可以复用在其他平台。
GAITC2025-端云一体大模型推理应用实战
深入介绍京东零售在端云一体大模型推理架构的实战经验与技术探索,并分享AI推理方向的未来发展思考。以下为张科分享实录,内容经编辑略有删减:
HDC 2025 盛大开幕,AspectPro 闪耀鸿蒙生态
华为开发者大会 2025(HDC 2025)于 6 月 20 日至 22 日在东莞松山湖盛大召开!本次大会 “用代码编织智慧时代的经纬” 吸引了全球近 1.2 万名开发者齐聚一堂。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全球开发者交流思想、碰撞灵感的绝佳机会。
给Javaer看的大模型开发指南-得物技术
伴随着大模型的性能提升、成本下降,在Web在线对话场景以外,大模型也越来越多的被集成到传统业务场景。 在大模型API交互模式、业务集成模式经百家争鸣现已趋于稳定的背景下,Spring作为Java生态里的OSS巨头也下场为LLM提供生态支持,于近期释出 spring-ai 正式版。
Cursor Rules优化实战:构建高效稳定的AI代码生成规范体系-得物技术
随着AI辅助编程工具的普及,Cursor IDE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开发者的选择。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如何让AI真正理解项目需求并生成高质量、一致性的代码?
iOS 26 beta1 重新禁止 JIT 执行
在之前的 《Flutter iOS 大坑超汇总》我们聊过 iOS 18.4 beta mprotect failed: Permission denied 的问题,在 iOS 18.4 beta1 的时候, debug 运行会有 Permission denied 的相关错误提示,问题其实就是 Dart VM 在初始化时,对内核文件「解释运行(JIT)」时出现权限不足的问题。
Cursor编程实践经验分享
本文是近两个月的实践总结,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聊一聊Cursor的表现。记录在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解法。问题概览(for 服务端):
Gemma 3n 预览版发布: 强劲性能,高效运行,专为移动设备而生
继 Gemma 3 和 Gemma 3 QAT 的成功发布之后,我们的先进开放模型系列具备了在单一云端或桌面加速器上运行的能力,我们正在进一步推进我们对可访问 AI 的愿景。Gemma 3 为开发者提供了强大的功能,现在我们正将这一愿景扩展到能够在您日常使用的设备 (您的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 上直接运行的高性能实时 AI。
Kotlin 新技术汇总
为了帮助社区的小伙伴们更好地了解 Kotlin 相关的最新动态,我们决定使用月报的形式,整理展示最近一个月的 Kotlin 技术动态。
Android Studio Narwhal | 2025.1.1 发布
又到了认识全新动物的时候,这次更新的是 Narwhal (独角鲸),本次更新主要是跟进 IntelliJ IDEA 2025.1 ,后面还会有对应的 Narwhal Feature Drop 的版本,而提到 IntelliJ IDEA 2025.1 ,就不得不说 K2 ,在 IntelliJ IDEA 2025.1 里面,K2 已经是默认选项。
Windows最新搭载微软自研模型Mu,一句话搞定所有系统配置
还在为复杂的Windows设置头疼?微软来重新定义设置界面交互了。 全新发布的设备端小语言模型Mu,让Windows 11的设置也拥有了自己的AI Agent。
图像界的DeepSeek!12B参数对标GPT-4o,5秒出图,消费级硬件就能玩转编辑生成
图像模型开源还得是FLUX! Black Forest Labs刚刚宣布开源旗舰图像模型FLUX.1 Kontext[dev],专为图像编辑打造,还能直接在消费级芯片上运行。 只有小小的12B,更少的参数,更快的推理,性能更是媲美GPT-image-1等一众闭源模型。
鸿蒙开发:基于最新API,如何实现组件化运行
在《鸿蒙开发:资讯项目实战之项目初始化搭建》一文中,遗留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实现各个模块独立运行,其实关于组件化各模块独立运行,之前也写过三篇文章,分别探讨了运行包和共享包区别,nodeJs脚本实现组件化和hvigor插件形式进行组件化,奈何时间过去已久,之前的方式已不在通用,因为新的API更新迭代太快了,不知不觉API19已经到来,今年以来,已经更新了6个版本了,官方的速度如火箭一般,实现追不上啊!
Android 16 新特性和行为变更一览
今天这篇文章我会整理出我认为的Android 16中比较重要的新特性和行为变更,可能会带有一些我个人关注点的侧重。完整版的内容,请大家还是以参考官方文档为准。
B站在KMP跨平台的业务实践之路
选择“非JetBrains官方推荐的构建系统”意味着我们失去了许多由官方提供的原生能力,但也因此摆脱了 Gradle 体系的天然桎梏,使得我们可以基于 kotlinc 编译器等原子能力,在 Bazel 工具链中自由组合、调优传参,实现在 Gradle 体系中不可能做到的效果,这里介绍一下我们项目中实现的两个功能。
节省前端1000+pd人力成本!快手快聘「伏羲工作台」技术实践全解析
传统的商家缺乏内容经营的能力,所以快聘业务中,平台提供的 AIGC 和图文都是帮助商家提供账号经营矩阵的能力,辅助商家开播、发作品,运营内容生态,这也使得AIGC和图文是商家线索的重要来源。
191 亿,苏州又跑出一个 IPO
三度冲击上市的曹操出行,终于登上港股市场。 6 月 25 日,曹操出行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截至发稿,曹操出行股价为 35.15 港币,相较发行价下跌 16.19%,总市值为 191.28 亿港币。 随着今天上市的钟声敲响,曹操出行也成为了汽车界大佬、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的第 11 家上市公司。没错,就是那个收购了沃尔沃,孵化出极氪的吉利!
经验分享:程序员转型的真实经历
有两个问题就像程序员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会落下: AI持续发展会不会完全替代程序员? 经济会不会持续低迷,加剧裁员? 在这种巨大焦虑的裹挟下,很多程序员陷入了迷茫。 作为行业的长期观察者,因为看过,也因为自己实践过,我坚信出路始终都在。 今天介绍一位成功找到出路的朋友,希望他的经历可以给你带来些启发。
2025年,Android 16 都快来了,你知道各个版本 Android的特点吗?
随着 Android 的发展,每个新版本的 Android 都带来了新的 API 和 改进。这篇文章将介绍从 Android 5 开始到最新版 Android 的API及其行为的变更。
转转上门履约服务拆分库表迁移实践
随着业务不断发展,一个服务中部分功能模块适合沉淀下来作为通用的基础能力。作为通用的基础能力,对提供的服务可用性和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把该部分功能模块拆分出来,单独一个服务是比较好的选择。为了更好的与业务服务物理隔离,不仅需要从代码层面拆分,数据库层面也需要拆分。在做技术方案设计时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纪念陈皓(左耳朵耗子)老师
突然才意识到,原来陈皓老师(网名:左耳朵耗子)已经离开两整年了。 两年前的5月份,这位年仅47岁的技术前辈因病离开,这也让世间从此少了一位倔强又浪漫的技术人。 相信不少同学了解陈皓老师都是从他的个人博客酷壳CoolShell开始的。
iOS开发:关于路由
在iOS开发中引入路由框架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因为即使不使用路由框架,似乎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几个典型的跳转场景:
iOS 实现自定义对象深拷贝(OC/Swift)
在 OC 中,对象的赋值操作是浅拷贝(指针复制),创建一个指针,旧对象引用对象计数加 1。在 Swift 中,类是引用类型,引用类型在赋值和传参时都是操作的引用,这些引用指向同一个对象。如下,对 classA 的修改也会影响到 classB:
一句话说透Android里面的Activity、Window、DecorView、View之间的关系
一句话总结: Activity 是老板,Window 是装修队长,DecorView 是毛坯房,View 是你买的家具。老板喊队长来装修毛坯房,最后把你的家具摆进去!
RxSwift:为何NotificationCenter无需管理观察者的生命周期
本文通过对比传统的 NotificationCenter 观察者管理方式与 RxSwift 的响应式实现,深入剖析了 RxSwift 如何自动管理观察者的生命周期,避免了手动移除观察者的繁琐和潜在的内存泄漏风险。
鸿蒙路由源码调试步骤
TheRouter 是货拉拉基于HMRouter深度定制的开源路由框架,提供了 Android、iOS、Harmony 三端高一致性使用,在支持平台化应用实现组件化、跨模块调用、动态化等功能的集成等功能基础上,支持动态路由下发、编译时安全检查、路由Path一对多等高度动态能力。
我的投资之路:从迷茫亏损到系统构建与“策引”的萌芽
今天想和大家深入地聊一聊我在投资这条道路上摸爬滚打、不断探索的心路历程。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钱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认知迭代、技术实践以及如何与自己的人性博弈并最终萌生“策引”这个想法的旅程。
AGP 8 路由最终解决方案
上篇文章 AGP 8.0 路由框架新思路。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反馈,有一个问题是远程依赖的AAR 内部的类没有处理到。这个问题解决完之后发布了两个版本。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下使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有些兄弟并不知道这个问题已经处理过了,经常还会提起这个问题。单独写篇文章说明一下。
抽丝剥茧带你掌握 Kotlin Flow(一):协程时代的异步数据流处理“神器”
在 Android 应用开发中,异步编程是不可避免的挑战。从早期的回调地狱,到功能强大的 RxJava,再到生命周期感知的 LiveData,Android 开发者一直在寻找更优雅、更高效的数据流处理方案。本文作为 Kotlin Flow 系列的第一篇,将深入探讨 Android 异步编程所面临的痛点,引出 Kotlin 协程的崛起,并最终阐明 Kotlin Flow 是如何在协程时代为异步数据流处理提供破局之道的。
HarmonyOS运动开发:打造便捷的静态快捷菜单
在运动类应用中,用户往往需要快速访问常用功能,如查看成绩、赛事信息或开始运动。为了提升用户体验,鸿蒙(HarmonyOS)提供了静态快捷菜单功能,允许用户从桌面直接跳转到应用的特定页面。本文将结合鸿蒙开发实战经验,深入解析如何开发静态快捷菜单,实现快速跳转页面的功能。 作者:王二蛋与他的张大花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514593209679872051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Swift:优雅又强大的语法糖——Then库
我写UI组件,特别喜欢使用全局下面的懒加载,大概形式如下:
货拉拉开源:鸿蒙路由 TheRouter
TheRouter 是用于移动端 APP,包括 Android、iOS、HarmonyOS 三端的模块化、组件化开发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框架。提供了三端高一致性,对移动端开发者更友好,让开发人员更适应,使用起来也更顺手。在鸿蒙上, TheRouter 基于HMRouter做了深度定制,不仅支持平台化应用实现组件化、跨模块调用、动态化等功能的集成等功能基础上,还提供了编译时安全检查、支持动态路由下发与修改、路由 Path 一对多等高度动态能力。
Kotlin/CLR 让 Kotlin 走进 .NET 世界
一个 Kotlin CLR 后端编译器, 旨在将 Kotlin 代码编译为 .NET CIL, 使得 Kotlin 开发者可以在 .NET 平台上使用 Kotlin 语言进行开发
鸿蒙编译时 AOP实践之路
让你的应用3分钟支持鸿蒙编译时aop能力。 支持ets、ts、js 语法解析。 支持自定义配置规则 (参考aspectProPluginConfig.txt)。 支持replace自动导包。 丰富插桩demo示例 (函数耗时、函数替换、隐私函数调用检测、装饰器函数...)。
记一次有趣的时钟效果复刻实现过程
上班摸鱼的某个上午,一铁哥们突然发了个链接给我,说这个效果顶不顶、啥水平,效果如下:目前已实现并且上传到MavenCentral,详细用法可以去项目README里面看,项目地址:
一文了解 Android 多渠道打包
多渠道打包(Multi-channel Packaging)是指为同一个应用生成多个不同的安装包(通常是APK文件).如下图所示,每个安装包可以包含不同的代码和资源。
基于 Kotlin KMP 实现 HarmonyOS 与 Android 双平台 SDK 开发实践
随着鸿蒙平台的进一步发展,大家的态度也逐渐从观望转向实际投入,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考虑将自家应用迁移到鸿蒙平台。但是这一过程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尤其对于已经存在很多年的大型项目来说,直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重新开发一个鸿蒙版本的应用成本过高,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对于小公司而言,这种成本压力更是难以承受。
腾讯 Kuikly 正式开源,了解一下这个基于 Kotlin 的全平台框架
在 3月的时候通过 《腾讯 TDF 即将开源 Kuikly 跨端框架,Kotlin 支持全平台》 我们大致知道了 Kuikly 的基本情况,Kuikly 是一个面向终端技术栈的跨端开发框架,完全基于kotlin语言开发,提供原生的性能和体验。
iOS组件化的分层思路实践
业务模块的设计是组件化过程中最难的一部分,需要综合考虑当前的合理性和未来的扩展性。在组件化之前,项目中的各个模块可能会有复杂的耦合关系。在进行组件化之后,需要通过建立“通讯中间层”来降低这些模块之间的耦合度。
仓颉开发入门初体验
当前在鸿蒙原生应用的开发中,支持声明式 UI 和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的 ArkTS 语言已经被广泛使用。仓颉语言作为面向未来的下一代编程语言,当前已经完成设计与实现并启动了开发者预览,未来将与 ArkTS 共同发展,为鸿蒙原生应用开发者提供极致高效的开发体验。
Rust 为什么不适合写 GUI
在当今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Rust 编程语言正崭露头角,逐步为世界上诸多重要基础设施提供动力支持。从存储海量信息到应用于 Linux 内核,Rust 展现出强大的实力。然而,当涉及构建 GUI(图形用户界面)时,Rust 却面临着诸多挑战。据数据显示,超过 56% 的 Rust 开发者认为其 GUI 开发亟待大幅改进,这也是许多人起初不愿采用 Rust 进行相关开发的重要原因。